Menu:

游泳的相關資料

上課照片


游泳的好處

增強呼吸系統功能

游泳離不開大量的氧氣供養,由於水的密度比空間大800倍,游泳時水壓迫著胸腔和腹部,胸腔受到12-15公斤水的壓力,給吸氣增加了困難,呼吸肌就必須不斷的克服這種壓力.不斷地增加呼吸肌的收縮力,從而能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,加大肺活量。

有效改善皮膚

水對身體的衝擊呈一種按摩刺激作用,能使皮膚血管加強收縮,以防熱量擴散到體外,同時又加緊產生熱量,這樣能使皮膚的血液循環得到加強;另外,水波浪不斷對身體表皮進行摩擦,從而使皮膚得到更好的放鬆和休息,經常游泳的人,一般皮膚都比較光潔、柔軟。

促進生長延緩衰老

呼吸肌的強化運動使肺活量加大,改善血液循環,四肢運動又使肌肉纖維增多、變粗,增強機體新陳代謝、這樣對青少年身體的均勻發育、體質增強很有幫助,尤其對骨組織增生、肌肉酸痛、關節僵直、動作遲緩等中老年病有減輕效果。

改善心血管系統

水通過熱量調節作用與人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,水的壓力和阻力還能加強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組織,心腔容量逐漸加大,血壓值變得更為有力,血管的彈性也有所提高,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多,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沈積的可能,對防止或減輕中老年人的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腦動脈硬化等有良好作用。

強化心肺功能

水中運動的益處甚多,例如水中健體運動可以讓運動員加強體內氧分的吸收,強化心肺功能,從而控制體重,加強肌肉及關節的柔韌度,更可作為學習游泳的第一步。而且因為利用了水浮力的關係,水中運動不會產生陸上運動對關節所造成的衝擊,可以減輕運動員關節的負荷,避免因運動而受傷。另外,水的阻力也令到運動員在相同的運動時段內消耗更多體力,對keep fit更有幫助。

利用水中浮力,令運動員鍛鍊缺乏運動之身體部位、增強心肺功能、保持關節靈活、強化肌肉、舒緩生活壓力,燃燒脂肪,達到健體的效果。

改善體適能

運動者在水中,身體保持垂直姿勢,頭部出水狀態的水中運動方式,在過程中將舞蹈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躍等動作,配上輕快或緩和的音樂,所進行針對改善體適能的運動,對不會游泳,怕水或泳技不夠的人,是非常適合。

改善關節及體形

游泳鍛煉是克服水的阻力而不是克服重力,肌肉和關節不易受傷。隨著鍛煉的進展,目標應當是使游泳的距離越來越長。

游泳活動是全身性的運動,它不但是四肢的週期性肌肉運動,還包括身體許多關節的活動,從頸部的轉動或抬頭開始,到胸鎖關節、肩關節、脊柱、髖關節、膝關節、踝關節,甚至由於呼吸動作而積極活動的下顎關節,幾乎都參與了運動。

由於游泳時,身體呈水平位置俯臥或仰臥在水中,所以身體各關節很少承受重力的壓迫。在這種狀態下,肌肉用力柔韌而耐久,在一定的脂肪層保護下,會發育得更飽滿發達而又不隆起,肌纖維長,肌腱短,形成了一種「肩寬,胸厚,胸廓大而有力,腿部肌肉勻稱,大腿肌肉結實,下肋傾斜度小,胸下角大,腹部肌肉發達」的健美造型,這是一種優美柔和的「流線型」體形。

有助兒童發育

有人對優秀男子游泳運動員進行多年跟蹤觀察,發現經過嚴格系統訓練的游泳運動員,對身體發育有深刻的影響。

年齡11歲的游泳運動選手,胸圍數值達普通學生17歲的平均值,肺活量超過16歲的平均值,身高和體重都超過14歲的平均值。

從發育速度上對比,這些運動員也遠遠超過了同年齡、同性別、同期的孩子發育速度的平均值。其中身高和胸圍更為突出,但長高的速度僅略高於普通兒童,這說明小游泳運動選手的四肢長度發育更快。

游泳能治病

水的流動和肌肉的運動,都會起到按摩小動脈的作用,這種經常性的按摩,能減低小動脈的硬化,使心臟射血時所遇到的外圍阻力減少,防止高血壓心臟病發生。

過去對心肌梗塞病人的治療,是絕對臥床休息,但這種長時間的臥床又會增加形成血栓的危險。實踐證明,游泳不僅是心肌梗塞病人恢復健康的有效手段,而且能避免產生任併發症。

游泳時,涼水對皮膚的冷刺激,使皮膚血管急劇收縮,大量血液被驅入內臟和深部組織。一次大力的收縮之後,必定跟著來一次相應的擴張。血管這樣一張一縮,就能得到鍛鍊,時間一長,便可增強血管的彈性,使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分支增加,供應心臟營養的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多,從而防止各種心臟病的發生,推遲衰老的來臨。

人們在室外游泳,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,而且在陽光中紫外線和紅外線的直接照射下,可以消滅沾染在皮膚上的多種細菌,促進體內鈣和磷的新陳代謝,有利於血液中血紅素和維生素的形成。這些因素對某些病人來說,是比針劑吃藥更有效的良藥。

有些醫院還試驗證明,病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遊泳,結合其他適宜的體育活動,可以治療兒童的慢性支氣管哮喘病、關節炎和軟骨病的後遺症,如肢體畸形、胸廓不正常、脊柱側突等病患。

游泳還是各項水上運動的基本技能,想參加跳水、水球、獨木舟、風舤、滑水等等令人嚮往的水上項目無不是首先學會游泳。 雖然水中有氧運動比起陸地運動較為不便,但其帶來的整體效益,卻比陸上運動還多。而且由於水中運動性質溫和及安全,所以尤其適合長者和孕婦。


捷泳

一談到捷泳,一般人誤以為便是自由式(free style),其實兩者是截然不同。

捷泳是一種泳式,是眾多泳式中的一種;而自由式,故名思義,是自由選擇的泳式,其中包括捷泳、胸泳(蛙泳)、背泳、蝶泳及其他泳式。人們把捷泳和自由式混淆是因為在正式比賽中,選手們在參與自由式項目時均以捷泳作比賽泳式,令人很容易覺得自由式便是捷泳,捷泳便是自由式的想法。選擇以捷泳來參加自由式賽事的泳式,是因為捷泳的速度相對其他泳式為快,技術亦較易掌握。

而談到技術,捷泳的基本技術分為四部分︰手部動作、腳部踢水動作、身體轉動動作、呼吸動作。

捷泳的手部動作可分為五部份︰次序為入水、捉水、推水、放鬆及回位。

1. 入水(Entry)

入水的目的是要流暢地伸展手臂,為捉水作好準備。

入水位置為膊頭的前方(約20至30cm),入水角度為接近45度。當手掌入水後,手臂應藉著身體轉動盡量向前伸展,手掌應和水面平行。

2. 捉水(Catch / Elbow flexion)

捉水是指手臂在入水後屈曲手肘(elbow),藉以創造一個較大的推水空間,為推水作好準備。

當手臂完成入水動作後,把手肘屈曲成90度角,肩頭應跟隨手肘屈曲而轉動,手碗可以微曲,緊記捉水不是一個力量型的動作,它只是一個推水的準備動作。

3. 推水(Pull / Adduction)

推水在整個泳式中起了最重要的加速作用,而所需要的力量亦相對為高。

推水時,手肘應屈曲,把前臂和手掌作為一塊大的推水板,利用肩頭和背肌迅速地把前臂及手掌往後推,直到手掌到達髖(chest),利用三頭肌去伸直手肘以完成推水過程。有些人會以s 的路徑去進行推水,方法是捉水是由外而內,推水時由內而外。

4. 放鬆(Release)

放鬆是在推水後,手臂向後伸盡,手臂便可以放鬆,為返回原位作準備。

放鬆時,手掌內側應朝著大腿方向,這是手的自然位置,可以幫助手部放鬆。

5. 回位(Recovery)

回位的目的是要帶動前臂從水面返回入水位置。

要訣是以手肘帶動前臂,向外及向上的離開水面,並把手臂帶到入水位置。手肘在回位時應保持最高點,並盡量提高,以免前臂觸水,前臂放鬆。


游泳的歷史與發展

自古至今,游泳是自人類有史以來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形成的活動。無論是為了捕獵、逃避猛獸或是遇上海難時得以自救,游泳都是一門重要的求生技能之一。而公元9000年前,在Libyan沙漠Wodiseri巖洞上,發現有當時游泳者之遊泳動作的壁畫,顯示上古時代,人類已有水中活動的技能。遠在公元前2500年,古埃及已有類似捷泳的活動。古羅馬人興建的巨大浴池,更是上流社會人士作為餘暇游泳及社交活動之場所。

古代波斯是一個強國,在軍事訓練中,游泳是強迫實施的項目。古希臘關於水中活動的資料很豐富,不少古希臘古物與作品中,有許多與游泳有關的實物與記述,在希臘索倫法律中,曾規定兒童須習希臘文與游泳。

在大英博物館保存亞述利亞(Assyria)遺物浮雕中有15世紀戰爭中戰敗國Hittiles人渡河逃走之場面。已知當時已有側泳、捷泳的技能及水上救生的技巧。

早期的游泳活動,只被視為貴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訓練的一個重要部份,直至十八世紀末期,工人階級參與游泳的時間及機會增多後,游泳才開始成為一種普及的活動。

競技游泳源於英國及澳洲,後來傳入其他國家,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,世界各國的游泳比賽開始普遍起來,游泳總會亦相繼成立。

社會上流行有譏諷愚者的諺語:「他既不能文,又不能游泳」足見他們對游泳的重視,在羅馬也同樣認為不會游泳與無知是一樣的愚蠢,羅馬青年訓練中包括有游泳項目,1832年美國富蘭克林曾提出幾種防溺方法,以資泳者遵守。

把游泳作為比賽項目是從英國開始的。英國業餘游泳總會(前身為都會游泳總會)於1869年成立,是第一個成立的國家游泳總會。在1850年至1860年間,英國與澳洲已有國際游泳比賽。

當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4年6月16日在巴黎成立時,游泳已被列為1894年的奧運項目之一。到了西元1896年在雅典舉行第一屆奧運,男子游泳是奧運九項比賽項目之一;至於國際業餘游泳聯會(FINA),則成立於1908年。

西元1912年,女子游泳也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。西元1952年以後國際比賽正式以游泳姿勢的不同區分項目:蛙式、蝶式、仰式和自由式。現在國際泳聯每4年都會舉行一次世界游泳錦標賽,每2年舉行一次世界盃賽。

<noscript><script>